刘碧鬟墓

何年小谪住尘寰,来鹤香消事等闲。
夜月有灵吟白雪,落花无主葬青山。
一春梦短朱门里,千古魂归玉树间。
檐铁新词谁卒读,杜鹃啼断血痕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碧鬟墓》是清代诗人蒋廷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蒋廷恩用其精炼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沉且哀婉的历史画卷,通过细腻地勾勒历史人物的命运与情感,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逝者的无尽怀念。

诗的开头“何年小谪住尘寰”,便透露出作者深深的悲凉与无奈。蒋廷恩在这里使用了“小谪”一词,意味着一种被贬谪、流放的境遇,这无疑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凄凉的历史画面。紧接着“来鹤香消事等闲”一句,则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尽管外界纷扰,他似乎已将世事看淡,内心宁静如一池清水,反映出了其超然的人生态度。

“夜月有灵吟白雪”和“落花无主葬青山”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月亮成为夜的精灵,它在月光下吟唱着白色的诗句,而飘零的落花则无人问津,只能静静地埋葬在青山之中。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也暗示了历史的无情与变迁。

“一春梦短朱门里,千古魂归玉树间”两句,则表达了主人公对往昔繁华岁月的追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这里的“朱门”通常指代富贵人家,象征着曾经的荣华;“玉树”则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意象,常用以形容高洁或美好的事物。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实沧桑的感慨。

《刘碧鬟墓》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蒋廷恩的艺术成就,也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其文化内涵。对于喜爱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