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 送宋月樵同年之官闽中

记天街一条软绣,马蹄催送归意。杏花开满旗亭路,又早芦花风起。人去矣,看一棹秋江,万里还千里。宦游谁比。有处处青山,题诗选胜,莫厌折腰米。
天涯好,最好武夷仙地。榕城万绿如水,放衙听鼓何曾惯,且学黄绸拥被。成卧理,料养鹤调琴,都在红蕉底。讼庭无事,但竹马骑来,儿童笑说,领略荔枝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儿·送宋月樵同年之官闽中》是一首由赵庆熹创作的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具体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赵庆熹,字秋舱,清代诗人,生于仁和地区(今属杭州),卒于吴兴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 创作时间与风格:该词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仕途的深切情感以及对于离别的无奈和留恋。赵庆熹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词的内容解析
  • 开头意境描写:开篇即描绘出天街上的景象,用“软绣”比喻街道,马蹄声催人归意,营造出一种即将离别的氛围。
  • 送别场景描绘:“杏花开满旗亭路”,通过杏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又早芦花风起”则预示着别离后的萧瑟与凄凉。
  • 远行主题深化:结尾部分提到“一棹秋江,万里还千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祝福,也暗示着离别后无法相见的遗憾和期待重逢的心情。
  1. 词的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整首词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如“记天街一条软绣”等句式,既描绘了景物,又传达了情感。
  • 意象丰富:通过对“天街”、“杏花”、“芦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背景。
  • 情感真挚:词中的离别之情溢于言表,无论是对友人的祝福还是对离别的无奈,都表现得非常真实和感人。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作为清代的词作,它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文学价值:这首词体现了赵庆熹的文学造诣,尤其是他对情感细节的把握和表达,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摸鱼儿·送宋月樵同年之官闽中》不仅是赵庆熹个人情感的真实反映,也是清代文人对于友情与仕途的一种深刻体现。通过对这一词的赏析,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