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樟树镇

未晓舟师起,鸣榔枕上闻。
岸风吹淅沥,川日散氤氲。
野水多于地,江帆半入云。
缁尘吾已厌,骋目息劳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发樟树镇》是清代诗人赵廷枢创作的一首古诗,其全文如下:未晓舟师起,鸣榔枕上闻。岸风吹淅沥,川日散氤氲。野水多于地,江帆半入云。缁尘吾已厌,骋目息劳筋。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在樟树镇出发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旅途劳顿的无奈**。

赵廷枢作为清代的诗人,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晓发樟树镇》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角,而且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这种情感的表达在当时文人墨客中颇为常见,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个人修养的追求。

从文学角度来看,《晓发樟树镇》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诗人用“未晓舟师起,鸣榔枕上闻”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紧张的氛围。随后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清晨出发时的景象,如“岸风吹淅沥,川日散氤氲”,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脱俗的画面之中。这种描写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也体现了古典诗歌注重意境营造的特点。

《晓发樟树镇》不仅是一首反映日常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哲理的作品。诗中的“缁尘吾已厌,骋目息劳筋”,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这种对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的思考,使得《晓发樟树镇》具有了更深的思想内涵。

《晓发樟树镇》作为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古诗,不仅展现了清代诗人赵廷枢的艺术成就,还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审美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