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舟中

杨柳飞花日,行人发武昌。
君门犹万里,春雁极三湘。
竞夜风雷动,沿流楚火长。
江村好烟竹,潮落倍思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楚江舟中》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与哲理的诗作,由诗人赵熙创作。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深刻感受和独到见解。下面将对《楚江舟中》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杨柳飞花日,行人发武昌。
    君门犹万里,春雁极三湘。
    竞夜风雷动,沿流楚火长。
    江村好烟竹,潮落倍思乡。

  2. 诗歌赏析

  • 自然描写:诗的开头两句“杨柳飞花日,行人发武昌”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和行者出发的情景,杨柳飞花暗示着春天的气息,而“行人发武昌”则点明了主人公即将离开的地方。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还表达了离别的情绪。
  • 政治寓意:接下来的两句“君门犹万里,春雁极三湘”通过对比来强化主题。这里提到“君门”,即皇帝的门庭或朝廷,而“万里”则表示远隔千里之外,春天的北归大雁飞越了遥远的距离,到达南方的湘地。这两句诗既反映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也暗含了个人仕途的艰辛与迷茫。
  • 环境描述:第三联“竞夜风雷动,沿流楚火长”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和楚地的烟火,风雷的动荡增添了旅途的紧张气氛,而“沿流楚火长”则可能指的是沿途楚地的火光,象征着战争或灾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情感寄托。
  • 思乡情深:最后的两句“江村好烟竹,潮落倍思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这里的“烟竹”指江边的竹子,常常用来象征故乡的自然风光,而“潮落倍思乡”则表明在特定的自然现象面前,诗人的思乡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1. 诗歌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赵熙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直言不讳的风格,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得格外突出。他的诗词往往能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因此《楚江舟中》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幅反映时代风貌的画卷。

  2. 作者简介: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和书法家,其诗词作品以内容深刻、风格清新著称。他的生平经历丰富,曾在光绪时期担任过多种官职,因其直言敢言的性格而闻名于世。

《楚江舟中》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赵熙作品中的代表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更是对其政治理念和人生态度的一次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赵熙作为晚清文人的风采及其文学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