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相见慰相思,郭外山光瘦益奇。
别去一年谈近状,老来万事入新诗。
秋鸿路远飞何极,穴鼠墙阴悔亦迟。
小坐酒楼人对语,隔江黄叶有风知。
抵渝州诸知好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抵渝州诸知好招》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赵熙的一首诗。这首诗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其艺术成就,还因为它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以下是具体分析:
诗人简介:赵熙,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进士,授编修,转江西道监察御史。他以抗直敢言著称于清季,与陈衍、梁启传超等都有深交。赵熙擅长词和戏曲,他的诗词兼宗唐宋,以敏捷著称。他的峨眉诸诗屡为人称道,有《香宋诗前集》传世。
诗作内容:《抵渝州诸知好招》通过描绘故人相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感慨。诗句“故人相见慰相思,郭外山光瘦益奇”反映了作者与故友重逢时的欣慰之情,而“别去一年谈近状,老来万事入新诗”则透露出岁月带来的变迁以及对生活新阶段的期许。此外,诗中的“秋鸿路远飞何极,穴鼠墙阴悔亦迟”也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借景抒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历史背景:赵熙生活的清末近现代初是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政治的内讧使得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抵渝州诸知好招》所表现的情感和景象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通过对旧友重逢的描述,诗人可能寄托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感受。
《抵渝州诸知好招》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清末近现代初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它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