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门二首

峡门江鹳晚争飞,井底鸣蛙水气肥。
莫怪公孙初恃险,经霜树树赭黄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峡门二首》是清朝赵熙的文学作品。《峡门二首》是赵熙在清代创作的两首诗,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将深入探讨这组诗:

  1. 作者介绍
  • 赵熙(1863-1938):字仲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晚清文学家、书法大家。其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尤以描绘自然风光见长。
  1. 诗作原文
  • 《峡门二首·其一》: “峡门江鹳晚争飞,井底鸣蛙水气肥。莫怪公孙初恃险,经霜树树赭黄衣。”
  • 《峡门二首·其二》: “健妇锄犁哭向天,惨闻乡保占民田。东风不待催寒食,米贵人家早禁烟。”
  1. 作品赏析
  • 《峡门二首·其一》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峡门地区傍晚时分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江边的鹳鸟和井底的蛙声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感慨。“莫怪公孙初恃险,经霜树叶赭黄衣”一句,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峡门地区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隐喻。
  • 《峡门二首·其二》赏析: 这首诗则更多地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困境。“健妇锄犁哭向天,惨闻乡保占民田”表达了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流离失所的痛苦和无奈。“东风不待催寒食,米贵人家早禁烟”则揭示了农民面临的经济压力,连传统节日也因物价上涨而显得苍白无力。
  1. 写作背景
  • 赵熙生活在晚清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赵熙的诗作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通过诗歌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他的这些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峡门二首》作为赵熙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赵熙诗歌的魅力,还能进一步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深厚底蕴和时代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