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生涯,凤毛文采,崃山绿到天头。借好风吹送,寸版银钩。满眼雍陶句子,蛮嶂远、队队归休。芙蓉郭,春浓似病,人瘦于秋。
扁舟。渡来弱水,清净四禅天,慧业人留。补杏花红处,春雨登楼。江上鲤鱼风起,双流路、盼断双眸。银蠡酒,思公子兮,代畔牢愁。
凤皇台上忆吹箫漱玉韵答辛子
介绍
《凤皇台上忆吹箫·漱玉韵答辛子》是一首词,由清末近现代初词人赵熙创作。下面将围绕这首作品展开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赵熙(1867—1948年),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词人,曾在光绪十六年中进士,后授编修,转江西道监察御史,因其抗直敢言而著称于清季。在戊戌变法期间,他因反对新法而辞官归隐。赵熙的一生充满了政治变迁和文学创作,他的词风刚健而不失婉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词作内容:这首词以“虎口生涯,凤毛文采,崃山绿到天头”开篇,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接着,“借好风吹送,寸版银钩”,表达了作者在美好春光中的愉悦心情与对生活的热爱。“满眼雍陶句子,蛮嶂远、队队归休”展现了作者对古典文化的尊崇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艺术特色:这首词在艺术上展现了赵熙的词风特色。他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力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豪放的情感。同时,赵熙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如“满眼雍陶句子,蛮嶂远、队队归休”中的“雍陶句子”可能是指古代诗人雍陶的作品,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历史背景:《凤皇台上忆吹箫·漱玉韵答辛子》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密切相关。赵熙在清末的政治环境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故,他的词作往往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感受和对个人经历的思考。这首词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赏析评价:对于这首词的评价,学界普遍认为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赵熙的词不仅展现了他对古典诗词的深厚造诣,还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他的词作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的词风,在内容上则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因此,《凤皇台上忆吹箫·漱玉韵答辛子》不仅是赵熙个人的代表作,也成为研究清末近现代初词坛的重要文献。
《凤皇台上忆吹箫·漱玉韵答辛子》不仅是一首词作,更是赵熙个人生活、情感和哲学思考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艺术才华,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