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 次辛子见寄韵

灯尽方花,诗来引梦,露华霏雨。怀人半枕,杨柳风前张绪。响谯楼一更两更,杜鹃啼遍相思苦。望邛山西角,两三星点,算君来路。迟暮。
愁乡住。念锦绣成都,托身无所。东城向晚,新鬼多于人数。扫山中茅屋半间,小禾四月天未暑。到荣州,一醉红香,笑作榴花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琐窗寒·次辛子见寄韵》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古诗。赵熙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远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的“灯尽方花,诗来引梦,露华霏雨”等句子,不仅富有画面感,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 灯尽方花,诗来引梦,露华霏雨。
  • 怀人半枕,杨柳风前张绪。
  • 响谯楼一更两更,杜鹃啼遍相思苦。
  • 望邛山西角,两三星点,算君来路。
  1. 诗词赏析
  • 这首诗以“灯尽方花,诗来引梦,露华霏雨”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之中。
  • “怀人半枕,杨柳风前张绪”,则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远方友人的联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 “响谯楼一更两更,杜鹃啼遍相思苦”,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加深了诗歌的情感色彩,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到来的期盼与焦急。
  • 最后一句“望邛山西角,两三星点,算君来路”,则将视线拉回到现实,通过对邛山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对友人到来的期望与计算。这不仅是对友人的一种牵挂,也是对远方的向往和期待。
  1. 作者简介
  • 赵熙(1863年—1948年),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近代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多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内容,同时也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 赵熙的诗作风格独特,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好评,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创作背景
  • 根据现有的资料,赵熙创作这首《琐窗寒·次辛子见寄韵》的具体时间并不明确。但考虑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在他旅居外地或与远方友人分离时创作的。
  • 赵熙的生活经历丰富,他在晚清时期经历了不少变迁,这可能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可以看出赵熙的《琐窗寒·次辛子见寄韵》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古诗,更是一幅充满诗意的艺术画卷。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既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也是一次审美的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