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椿岁除夕

全家挨到今宵,雨声尚打谯楼鼓。怒涛中坐,劫灰中老,阵云中住。履道坊深,景阳钟动,梦痕盘古。算春花秋月,弯强寸寸,如云卷风吹去。
只有烽烟如故。问蛇年蜕将何处。百年过半,缚船送鬼,万山无路。爆竹声销,官梅寒重,银虬暗数。似新人近了,旧人将别,在鸡鸣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庄椿岁·除夕》是一首描绘除夕夜景象与感慨的古诗,由清末近现代初诗人赵熙所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将一个寻常的夜晚转化为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艺术画卷。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意内容:《庄椿岁·除夕》通过“全家挨到今宵,雨声尚打谯楼鼓”开篇,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深沉的除夕夜景。随后,诗人以“怒涛中坐,劫灰中老,阵云中住”三句,表达了在战乱年代,自己如同浪涛中的一叶扁舟,在硝烟中挣扎求存,岁月如旧,烽烟不息。这种深刻的表达,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蕴含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思考。
  2. 艺术特色:《庄椿岁·除夕》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通过对节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特别是“履道坊深,景阳钟动,梦痕盘古”等句子,不仅形象地再现了古代建筑和钟声的场景,更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忧虑。
  3. 历史背景:赵熙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其诗歌创作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生活困苦。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及其个人经历的历史变迁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庄椿岁·除夕》不仅是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文人心态的诗作,更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能,也是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而更深入地领悟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