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舍拟柴桑,门临碌碡场。
野花人不识,山果鸟先尝。
琴韵随流水,书声出短墙。
浑忘茶话久,归路满斜阳。
过富香吏茂才村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富香吏茂才村舍》是一首出自清代诗人赵莲的古诗,全文如下:村舍拟柴桑,门临碌碡场。野花人不识,山果鸟先尝。琴韵随流水,书声出短墙。浑忘茶话久,归路满斜阳。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田园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向往之情。
诗歌中的“村舍拟柴桑”,以柴桑代指简朴的农家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柴桑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代表着朴素无华的生活,与现代社会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诗中描述“门临碌碡场”,碌碡是一种农村常见的农用石磙,通常用于田间劳作时压平土地,这一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农村生活的实用性和朴实无华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场景设置,诗人不仅展现了农村的自然风光,还巧妙地将农村的生活场景和农耕文化融入其中,使诗歌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野花人不识,山果鸟先尝”这两句诗,展现了农村自然环境中的野花和山果,虽然这些花草和果实不为外人所知,但却成为了鸟儿们的美食,这反映了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和生生不息。这种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传递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琴韵随流水,书声出短墙”两句,则是诗人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不忘内心的宁静与雅致。这里的琴韵与书声,象征着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文学修养,也表达了对知识与艺术的尊重。
《过富香吏茂才村舍》不仅是一首表现农村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