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春夜和研北齐韵》是清代诗人蒋纫兰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飘帘箔、春砧声断续等景物,以及月色清圆偏照愁人妆镜奁,双星羞觑对景空吟肠断句,欲问清光何事离愁不暂忘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在春夜中的孤独与离愁。具体分析如下:
诗歌原文:
风飘帘縠。何处春砧声断续。
月色清圆。偏照愁人妆镜奁。
双星羞觑。对景空吟肠断句。
欲问清光。何事离愁不暂忘。
诗歌赏析:
- 风飘帘縠:这句诗描绘了春风轻轻吹拂着窗帘,使其微微飘动的景象,形象地表现出一种轻柔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 何处春砧声断续:春天的夜晚常常伴随着春雨或寒风,而“春砧声”则可能代表着这种声音。这里的“断续”可能暗示着夜深人静时,这些细微的声音让人感到寂寞和孤独。
- 月色清圆:明亮的月光照亮了诗人的脸庞,使得她的表情显得有些忧郁。这种描写不仅突出了月光的美丽,也加深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
- 偏照愁人妆镜奁:月光正好照在妆镜上,使得诗人的面容显得更加憔悴。这里的“愁人”一词,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安。
- 双星羞觑:诗人抬头望向天空,看到星星仿佛也在害羞地躲闪。这种浪漫而稍带忧伤的想象,增加了整首诗的抒情色彩。
- 对景空吟肠断句:诗人面对这样的美景,却只能默默地吟诵诗句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里的“空吟”二字,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空虚与无奈。
- 欲问清光:诗人试图向夜空中的月亮提问,寻求答案。然而,“何事离愁不暂忘”则揭示了诗人无法摆脱的离愁别绪。
- 诗人介绍:
- 蒋纫兰(约1760年—1833年),字心远,号秋史、秋史山民,江南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清朝中期著名女诗人、女画家。她的诗歌创作多关注自然之美和人生之哀,语言清新脱俗,意境高远。其作品在艺术上追求自然美的表现,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此外,她还精通书法和绘画,其书画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蒋纫兰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性诗人,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诗歌背景:
- 根据历史记载,蒋纫兰生活在清朝中后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发展。然而,尽管社会环境相对和谐,但个人的命运却往往充满了波折和挑战。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蒋纫兰的生活和创作都深受影响。
- 诗歌形式:
- 《减字木兰花·春夜和研北齐韵》是一首词,属于宋代词坛的重要作品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词从唐五代时期向更成熟阶段的转变,同时也体现了词在表现技巧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的词作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灵感。
蒋纫兰的《减字木兰花·春夜和研北齐韵》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词的风格和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