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伯韩侍御还乡

柏府霜寒乌夜飞,朝簪晓脱理征衣。
泰山东望云犹蔽,秋色西来燕已归。
出处无惭从古少,文章有用似公稀。
郭门供张何须设,恐被旁观说见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朱伯韩侍御还乡》是一首清代诗人蒋琦龄创作的七言律诗。该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归乡的不舍与祝福。具体介绍如下:

  1. 诗人背景
  • 蒋琦龄:字申甫,全州人。道光庚子进士,历官顺天府尹。蒋琦龄不仅是清代的著名诗人,也是一位有才华的官员。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朴实生动,深受后人所赞赏。
  • 创作时期:这首诗创作于清道光年间,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状态。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主要是表达对友人朱伯韩侍御归乡的祝福和不舍。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感怀,如“柏府霜寒乌夜飞”、“秋色西来燕已归”等句子都充满了浓厚的秋意。
  • 诗中流露出一种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的情景交融得十分巧妙,如“泰山东望云犹蔽”,既写出了自然的景色,又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语言精炼:蒋琦龄的诗句语言精炼,意象鲜明,如“出处无惭从古少,文章有用似公稀”等句,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感情,也反映了清代晚期的社会风貌。通过诗作,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 传承文学价值:《送朱伯韩侍御还乡》作为清代的文学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研究清代诗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中国文学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1. 赏析建议
  • 在赏析时,不仅要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还要思考诗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以及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 通过深入分析诗中的每个细节,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诗人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蒋琦龄的《送朱伯韩侍御还乡》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而值得一读,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样引人入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感受到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能深刻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