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退谷至广泉道中

曲曲绿坡道,翛然策杖登。
乱溪惟见石,半岭忽逢僧。
径转已无路,山开又一层。
祇园钟鼓静,何处觅秋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由退谷至广泉道中》并非蔡珽所作,而是清代诗人顾嗣宗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出自《清人诗集》,作者为顾嗣宗,其创作背景、原文及译文和赏析等详细信息如下:

  1. 作者简介
  • 顾嗣宗,字仲升,清朝乾隆年间的诗人,他的生平资料不多,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对诗歌有深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
  1. 创作背景
  • 《由退谷至广泉道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不明确,但根据诗的内容推测,这可能是作者在游览自然风光时所感而作。诗中的“绿坡道”、“乱溪”、“半岭”等词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秀美的自然景色。
  1. 原文
    曲曲绿坡道,翛然策杖登。
    乱溪惟见石,半岭忽逢僧。
    径转已无路,山开又一层。
    祇园钟鼓静,何处觅秋镫。

  2. 译文与注释

  • 译文:弯弯曲曲的绿坡上,我悠闲地拄着手杖登山。在湍急的溪流边,只能看见石头;半山腰忽然遇见了僧人。山路蜿蜒,我已找不到去路,而随着山路的展开,又是新的层次。只园的钟声和鼓声已经静寂,到哪里去寻找那秋天的灯火呢?
  • 注释:“翛然”意为闲适自在的样子,形容诗人登山时的心境;“径转”指山路蜿蜒曲折,难以辨认方向;“山开”指山路逐渐展开,展现出新的景致;“祇园”是佛教寺院的名字,此处借指山林中的寺庙;“秋镫”指的是夜晚用来照明的工具。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中行走的经历,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旅途中意外发现的惊喜。诗中的“绿坡道”、“乱溪”、“半岭”等词语,不仅描绘了山水的自然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1. 相关作品介绍
  • 除了《由退谷至广泉道中》,顾嗣宗还有多篇诗歌作品传世,如《春夜宴桃李园序》、《游龙井记》。这些作品同样展示了顾嗣宗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由退谷至广泉道中》是顾嗣宗创作的一首古诗,而非蔡珽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喜欢诗歌的朋友来说,了解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增加文学素养,还能深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