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斋感怀

不须光大焕门闾,聊借琴樽伴起居。
悟到为周还为蝶,安知非我亦非鱼。
一场富贵凭儿戏,半世功名付子虚。
堪叹浮生只如此,得闲且读古人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萧斋感怀》是清代诗人郑擎甫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富贵、功名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郑擎甫是清代的文人,具体生平资料不详,但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略窥其文学造诣。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体验,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 诗歌原文
  • 不须光大焕门闾,聊借琴樽伴起居。
  • 悟到为周还为蝶,安知非我亦非鱼。
  • 一场富贵凭儿戏,半世功名付子虚。
  • 堪叹浮生祇如此,得閒且读古人书。
  1. 创作背景
  • 虽然《萧斋感怀》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经历或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诗中流露出的深沉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表明诗人在特定时刻有感而发,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 艺术特色
  • 《萧斋感怀》采用了朴素无华的语言,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简单事物的描述,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这种表达方式既直接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郑擎甫的《萧斋感怀》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哲学思考也使得这首诗成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生活的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