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辛巳

镜里欢情渐化尘,梦中芳草远游轮,飘魂忍泪为逢春。
终古鸡虫谁作主,野坛狐鼠自通神,山川能语定酸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辛巳》是清代诗人龙榆生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辛巳年,也就是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以下是对《浣溪沙·辛巳》的介绍:

  1. 创作背景:龙榆生的《浣溪沙·辛巳秋尽日留影于桥西草堂之幽篁怪石间自题曰,漫缀此阕》创作背景中提及,“辛巳秋尽日,留影于桥西草堂之幽篁”。这表明了作者在秋天结束之日,即秋季的最后一天,留下了自己的影子在桥西的草堂旁的幽竹怪石之间,并因此创作了这首词。

  2. 词的原文:词的原文如下:“梦醒南柯亦可咍。聊将槁木认形骸。小园争寄庾郎哀。倚竹新寒生翠袖,耐霜黄。”。这首词通过描绘作者在秋天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境界。其中,“梦醒南柯亦可咍”意味着在南柯一梦中醒来后,对世间的名利看得很淡,甚至有些可笑;“聊将槁木认形骸”则表达了诗人宁愿做一个不问尘世纷扰的枯槁之人,也不愿沉溺于功名利禄之中;最后两句“小园争寄庾郎哀”和“倚竹新寒生翠袖”,则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孤独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3. 词的艺术风格:《浣溪沙·辛巳》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词中所蕴含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得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人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文献资料。

可以了解到《浣溪沙·辛巳》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情感体验的词作,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它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