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 寄怀枣园辰溪

白蘋风起凉初峭,万里故人书始到。分襟岁月未为多,侧帽情怀何故少。
人言何所无芳草,莫倚阆风悲远眺。君从楚客赋中行,我向巴猿啼处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楼春·寄怀枣园辰溪》是一首由近现代诗人刘永济创作的词

刘永济,字弘度,湖南新宁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刘永济在文学上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其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素养,还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中人们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这首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词中“白蘋风起凉初峭,万里故人书始到”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色与思念之情交织的画面。秋风乍起,带来一丝丝清凉,而远方传来的书信则是这份思念开始的征兆。这种从自然景物的变化联想到人情世态的转变,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词中的“分襟岁月未为多,侧帽情怀何故少”则抒发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感慨与当下心境的矛盾。虽然分别的时间并不长,但内心的愁绪却难以平复。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直抒胸臆又含蓄蕴藉,让人不禁深思。同时,“人言何所无芳草,莫倚阆风悲远眺”一句,更是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心态。尽管世间万物皆有其美好之处,但也不必过度执着或忧伤于眼前的困境。

《玉楼春·寄怀枣园辰溪》不仅是一首情感充沛的词作,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它反映了晚清文人面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传统与现实的思考和抉择。刘永济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将个人的情感与广阔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理变化和文化追求。

《玉楼春·寄怀枣园辰溪》不仅是一首美丽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刘永济及其时代文化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文化风貌,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启示与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