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二首

闻道东湖秋色好,吟筇懒上渔舟。旧游零落几沙鸥。红衣应有恨,碧水不流愁。
一自津桥闻语鸟,琴尊犹此淹留。人生自断岂天谋。不成岸壑卧,终见鹿麋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二首》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这两首诗词作于苏轼谪居黄州时期,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下阕则更多地展现了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两首《临江仙》:

  1.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以“滚滚长江东逝水”开篇,描绘了一幅历史的长河不断流淌、英雄人物如过眼云烟的宏大画面。词中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这种宏大的主题使得此词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也蕴含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哲理。

  2.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这首词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即事抒情之作,上阕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下阕则通过描绘夜深人静时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的个人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苏轼那种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性格。

  3.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中的旷达不羁:在《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中,苏轼展示了他旷达不羁的性格和人生态度。他渴望摆脱尘世的纷扰,认为生活就像一场梦,每个人都只是过客。这样的人生观体现了苏轼超脱世俗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他在逆境中坚持自我的精神力量。

苏轼的《临江仙·二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艺术才华,还传达出了超越时代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这些作品不仅是了解北宋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研究苏轼个人生平和思想的重要依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