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壬辰

四座且安坐,听我唱新诩。中华古称神胄,文物久衰微。溯自蛮烟东犯,四境重关都启,欧美竞淩欺。魑魅与饕餮,相率吸人脂。
到而今,已百载,更谁悲。识时赖有英杰,奋起树红旗。万里长征伟绩,八路雄师苦战,粲烂建弘基。天地顿清朗,民物共雍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壬辰中秋》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词作内容:此词表达了作者在密州中秋之夜的情怀与思索,通过明月引出对天宫和人间的对比和思考,反映了他复杂的情感世界。
  2. 艺术特色:这首词上片把酒问天,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3. 创作背景:该词创作于苏轼任密州知州期间,当时他经历了政治上的挫折与个人生活上的困顿,但他并未沉湎于消极之中。词中通过对明月的描绘以及对于人生、宇宙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4. 思想情感:该词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感悟来表达他对宇宙和人生的理解与思考。这种从自然景观中提炼出的生活哲理,不仅富有诗意,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水调歌头·壬辰中秋》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它更是苏轼对生命、自然及人类情感的一种深邃反思。其词作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至今仍然为人们所传颂,并激发人们对生活与宇宙本质的探索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