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龙吟 · 袌碧先生和清真是阙见示,怀古伤春,高健处不减耆卿风格,继声报之。

西桥路,还认故苑飘花,小城攲树,悽悽江国年芳,怨红泪粉,魂销甚处。悄延伫,休念旧狂清事,镂香题户。悲来一曲回风,满汀堕蕙,零弦自语。空度春光流景,引杯看剑,愁多慵舞。肠断庾郎哀吟,知为谁故。
推烟唾月,何用惊人句。伤心见、新亭老泪,临江遗步,转烛繁华去。酒醒自理,悲欢坠绪。年鬓催霜缕。归梦绕、沈沈荒台云雨,楚天恨隔,夕阳飞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号“苏仙”,是中国北宋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三苏”。

“瑞龙吟 · 袌碧先生和清真是阙见示,怀古伤春,高健处不减耆卿风格,继声报之” 这句话描述了苏轼收到袌碧先生的诗歌并对其进行回应的情景。”耆卿”指的是宋代词人柳永,他的作品风格被后人称为“耆卿体”。因此,苏轼在回应时,试图模仿柳永的风格。

“怀古伤春”表明了诗歌的主题是对古代历史的怀念和对春天的感慨。”高健处不减耆卿风格”则表达了苏轼认为袌碧先生的作品风格高雅,且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即使没有直接提到柳永,但可以推测出苏轼是在用柳永的风格来回应袌碧先生的作品。

这首诗是苏轼对袌碧先生作品的一种评价和回敬,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个人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