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邹校长炽昌兼柬诸同事

聚首才经岁,骊歌忽在门。
交情君子淡,古道照人温。
留别诗三首,清谈酒一樽。
临歧珍重意,世事莫深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别邹校长炽昌兼柬诸同事》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郑燮(郑板桥)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当时郑燮因直言进谏被贬为四川蓬州知州。他在这里与友人告别,并致信给在京城做尚书的好友王锡衮,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景色和人物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感伤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官场中的腐败现象。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

送别邹校长炽昌兼柬诸同事

郑燮

送君归去,山花落尽,江水悠悠。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去经年,何日重游?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鸿声断斜阳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北望层城起,长乐钟声入云际。
明月夜夜照高楼,楼上有人忆往昔。

不知何处吹箫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欲将心事付瑶琴,弹尽一曲又一曲。

此时相送,无多言语,但愿山河永固,日月常明。
回首青山,几度夕阳红,白云无尽情。

郑燮(1693-1765):字板桥,一字梅村,号放翁,清朝时期的诗人、书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语言清新明快,善于用词造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诗作广泛流传至今,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