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庐同子朋待月

欲雪城西尝对饮,旧游新岁感峥嵘。
平生已畏论怀抱,湖海何缘识姓名?
入寺看江孤阁冷,烹鱼炊稻暮钟晴。
与君晚遇良非浅,小待梅梢好月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薛庐同子朋待月》是清代诗人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郑孝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共赏月夜的场景,表达了对旧游和新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仕至湖南布政使等。他不仅在政治生涯中有所作为,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有《海藏楼诗》流传于世。
  1. 诗歌原文
    欲雪城西尝对饮,旧游新岁感峥嵘。平生已畏论怀抱,湖海何缘识姓名?
    入寺看江孤阁冷,烹鱼炊稻暮钟晴。与君晚遇良非浅,小待梅梢好月生。

  2. 诗歌翻译
    在城西欲雪之时,曾经一起饮酒对饮,旧游在新岁中感受到岁月的峥嵘。生平已经畏惧谈论怀抱,如何能够了解姓名?
    进入寺庙看着江边的孤独的阁楼显得寒冷,煮鱼和煮稻米的傍晚钟声晴朗。与您晚到相遇非常浅,小等待梅花梢的好月光升起。

  3. 诗歌赏析

  • 情景交融:《薛庐同子朋待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哲思的画面。诗中提到“欲雪城西尝对饮”,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古人赏雪的情景,以及在这样的夜晚与朋友对饮的愉悦。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旧游新岁感峥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沉又含蓄,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 意境营造:诗中“入寺看江孤阁冷,烹鱼炊稻暮钟晴”等句,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营造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 主题深刻:虽然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在写与朋友的聚会和赏月,但更深层次的主题是对人生、对友情的思考。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这种深刻的主题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篇哲理散文。

《薛庐同子朋待月》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歌颂,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思想深度来看,它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