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舅卒于建宁闻耗述哀

考功携伴爱乌山,晚入京尘泪有斑。
寄画虚传书尾意,填词苦说梦中还。
已孤兼抱离群恨,别舅长怀被酒颜。
今日西州凭一恸,几生并在廿年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怡舅卒于建宁闻耗述哀》是一首近现代的诗歌,由诗人郑孝胥创作。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亲友逝世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无常人生的感慨。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仕至湖南布政使等。有《海藏楼诗》。
  1. 诗歌原文
    考功携伴爱乌山,晚入京尘泪有斑。寄画虚传书尾意,填词苦说梦中还。已孤兼抱离群恨,别舅长怀被酒颜。今日西州凭一恸,几生并在廿年间。

  2. 诗歌内容

  • 考功携伴:描述自己与友人一同前往某地的情景,可能是指某种重要的活动或任务。这里的“爱乌山”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位置或地名。
  • 晚入京尘泪有斑:进京时已是晚年,带着悲伤和泪水。这里的“京尘”可能指代北京的尘土,象征着世事的喧嚣和纷扰。
  • 寄画虚传书尾意:可能在旅途中寄出了画作,但未能传达自己的深意,可能是因为语言或文化上的差异。
  • 填词苦说梦中还:在梦中反复吟唱,表达了一种难以摆脱的情感纠葛或是对往昔的怀念。
  • 已孤兼抱离群恨:意味着诗人已经孤独,同时承受着离别的悲痛。这里的“离群恨”可能指的是远离亲人和朋友的遗憾。
  • 别舅长怀被酒颜:长时间与舅舅分别后,常常感到忧愁,这种情绪常常借助饮酒来缓解。
  • 今日西州凭一恸:今天在这里独自痛哭,这里的“西州”可能是作者所在地或某个特定的地点。
  • 几生并在廿年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与舅舅关系的长久性和深厚的感情,暗示了他们之间有着长久的联系和共同的记忆。
  1. 文学价值及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也是诗人自身情感的一种释放。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从文学角度来看,《怡舅卒于建宁闻耗述哀》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成功地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亲友去世时的复杂情感。
  1. 后世影响
  • 尽管这首诗是近代的作品,但它所体现的情感和主题在当代依然具有普遍性,许多现代人可能会在类似的情境中找到共鸣。
  • 在中国文化中,悼念亡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礼习俗和对逝者的尊重。

《怡舅卒于建宁闻耗述哀》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它不仅记录了诗人的个人经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这首诗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因为它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和亲情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