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雅尚书登采石矶彭杨祠

大江东去意何如,暂驻旌旗上碧虚。
祠庙云霄依太白,山川风物比南徐。
料量筋力艰虞际,总揽英才感慨馀。
不信乖崖久闲地,吴民遮看老尚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广雅尚书登采石矶彭杨祠》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李白游历到采石矶时,登高望远,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山水情怀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意分析
  • “从广雅尚书登采石矶”:这里指的是诗人从广雅(可能是指广雅书院或者广雅这个地方)登上采石矶。广雅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某个书院的名字。
  • “彭杨祠”:这里的“彭”和“杨”都是古代人物的名字,他们分别与彭泽、杨州有关,合在一起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纪念这两位人物的地方。
  • 全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圆魄上东斗,方圭犹未收。”
  • 在这首诗中,李白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些诗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 文化与历史背景
  • 采石矶位于长江中游的安徽马鞍山市,是长江上的著名景点之一。它因历史上多次重要的军事行动而闻名,比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 彭泽县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境内,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故乡。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杨州的地理位置在中国东部,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迹。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李白擅长使用象征和比喻手法,使诗歌具有更深的思想意义。例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江入大荒流”不仅仅是描述江水的流动,更象征着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自由的渴望。
  1. 情感表达
  •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感人至深。

《从广雅尚书登采石矶彭杨祠》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文化意蕴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以及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