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次酬顾五子朋

当时岂意眼中人,逆旅相看老更亲。
苏子终成寄阳羡,荀卿犹自客春申。
溪山原在官宁腐,风雨愁来酒未醇。
他日寻思定何味,只应馀味是艰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海旅次酬顾五子朋》是诗人郑孝胥创作的作品。在这首诗中,郑孝胥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在动荡时代中的心境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人。作为晚清至民国初年的诗人、政治家,他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郑孝胥曾在清末历任日本各地领事及湖南布政使等职。其政治生涯虽多波折,但其诗歌作品却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著称,展现了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变迁和个人感悟。

诗中“当时岂意眼中人,逆旅相看老更亲”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苏子终成寄阳羡,荀卿犹自客春申”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如同孔子周游列国,荀卿仍客居春申,而诗人也将自己的情感寄托给了远方的朋友。这种深情厚谊不仅体现在对朋友的思念上,也体现在对未来生活的态度上。诗中的“他日寻思定何味,祇应馀味是艰辛”更是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这不仅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总结。

郑孝胥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其个人经历的反映,更是对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色。

郑孝胥的《上海旅次酬顾五子朋》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文化的承载和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郑孝胥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