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视嫂侄等

入门忍泪独彷徨,人事难追恨更长。
谁遣中年判存殁,翻成逆旅对孤孀。
鲁山巷口秋风碧,襄水城头晚照凉。
回首梯云云断处,连宵归梦堕苍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阳视嫂侄等》是诗人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他是一位清朝晚期的文人,以其丰富的文学创作和深厚的历史背景而闻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生平与仕途:郑孝胥是清朝末年的著名诗人,曾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并仕至湖南布政使等职。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清朝到民国的历史变迁,其文学造诣也因政治身份的转变而不断丰富。
  1. 诗作原文
  • 《汉阳视嫂侄等·入门忍泪独彷徨》全文如下:入门忍泪独彷徨,人事难追恨更长。谁遣中年判存殁,翻成逆旅对孤孀。
  1. 诗作内容解析
  • 抒情与感概: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情感,如“入门忍泪独彷徨”描绘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孤独与无助,而“谁遣中年判存殁”则透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意境与情感:《汉阳视嫂侄等》展现了郑孝胥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既有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悟,也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1. 历史背景
  • 清末近现代初的社会环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变革。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诗人郑孝胥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时代精神与民族命运。
  1. 文化价值
  • 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汉阳视嫂侄等》作为郑孝胥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朝末年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资料。

《汉阳视嫂侄等》不仅是郑孝胥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对于喜爱古诗词的读者来说,它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美学的一个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