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斋海棠

才因老尽更谁知,只借花枝寄所思。
好梦梦回馀倩影,春愁愁绝减丰肌。
冬郎昨夜关心雨,子美平生欠汝诗。
却向龙州载几树,他年题字待元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颠斋海棠》是清朝诗人郑孝胥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在中国文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郑孝胥,这位晚清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世界。作为一位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有着丰富经历的文人,郑孝胥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多的是通过自然意象来反映人生、抒发情感。这种以物抒情、借景言情的手法,使得《颠斋海棠》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深刻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颠斋海棠》中“才因老尽更谁知,祇借花枝寄所思”一句,生动描绘了人与环境、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通过使用“才因老尽”这样的词汇,表达了岁月流逝带来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而“祇借花枝寄所思”则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想象,通过对花的描写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理想。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思,显示了郑孝胥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中的“好梦梦回馀倩影,春愁愁绝减丰肌”等句,不仅描绘了梦境和现实之间的交织,还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绪波动,也使得这首诗更加引人入胜。

《颠斋海棠》不仅是郑孝胥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体现,也是清代晚期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对于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深入理解并欣赏《颠斋海棠》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