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读经会

风雨敲窗病骨苏,执经吾道岂愁孤。
啸歌不废声金石,物论难窥叟智愚。
危行终哀世澌灭,胜天聊缓死须臾。
孱躯便是兴亡史,可信诗人有董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起读经会》是郑孝胥所作的一首诗。郑孝胥不仅是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还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历史中担任过要职的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个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命运的关切。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作者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郑孝胥:郑孝胥,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至湖南布政使等职。其一生多有政治活动,且在文学上有显著成就。
  • 创作背景:《病起读经会》的创作时间是在郑孝胥病愈之后,他通过阅读经典来反思个人的处境和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郑孝胥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与个人信仰的坚守。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病起读经会》原文如下:“风雨敲窗病骨苏,执经吾道岂愁孤。啸歌不废声金石,物论难窥叟智愚。危行终哀世澌灭,胜天聊缓死须臾。孱躯便是兴亡史,可信诗人有董狐。”
  • 译文:诗中的“风雨敲窗病骨苏”描绘了作者在病中仍坚持学习经典的情景;“执经吾道岂愁孤”表达了尽管面对困境,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啸歌不废声金石”意味着作者即使在艰难时刻也不放弃吟唱和歌唱,声音能如同金石般坚定;“物论难窥叟智愚”显示了作者对外界评论的超然态度,即使世人难以理解其智慧。最后两句则强调了个人的遭遇与历史进程息息相关,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 诗歌主题
  • 个人与国家的命运:郑孝胥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坚持理想和信念的态度。通过这种方式,他传达了一种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和个人道德责任的承担。
  • 时代的反思:通过阅读经典,郑孝胥试图从历史和文化中寻找解答和启示,反映出他对于时局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发展的忧虑。

郑孝胥的《病起读经会》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诗歌,更是一部深具历史意义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也能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历史使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