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碧云翻墨坠秋光,残暑长廊一雨凉。
松竹欲成楼渐隐,阴晴数变桂初香。
随波籍湜应俱叛,易暴夷齐故不亡。
岁岁登高须强起,霜风好为作重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分》是一首描写秋分节气的七言绝句诗,由左河水创作并发表于《中华诗词》及《中国诗赋》等刊物上。下面将介绍此作品:

  1. 诗人简介:《秋分》这首诗的创作者是左河水,其诗歌创作涉及多种风格与主题。在《秋分》中,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秋分时节的自然景色和气候特征。该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地理、气象、气候,还展现了花卉及农作物丰收的景象。
  2. 诗作内容:《秋分》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清新的秋夜之中。诗中“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描绘了夜晚的时间流逝,以及人们对于季节变换的感受;“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则生动地刻画了泉水声、鹤鸣和风动带来的自然变化。
  3. 文化意义:《秋分》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诗中的意象如“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反映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认识,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捕捉。
  4. 艺术特色:左河水运用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将秋分时节的气候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使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5. 历史影响:《秋分》自发表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它不仅被收录在各类诗歌选集和评论文章中,还在多个场合得到了引用和传播,成为研究古代文学和气象学的珍贵资料。

《秋分》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美景的诗篇,更是一部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他们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