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释戡元日韵

窗下谈鸡老不晨,梦中无患亦无身。
来游世外逃虚世,真作人间失路人。
秦令肯容李斯客,新朝难逐子云贫。
绕梁一曲凭谁和,应待歌声与暗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释戡元日韵》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词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1. 诗人简介
  • 基本信息: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人。光绪八年(1882)中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等职,官至湖南布政使。他不仅在政治上有较高的地位,在文学上也有所建树,有《海藏楼诗》流传于世。
  • 生平事迹:郑孝胥曾游历世界各地,对不同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的诗歌多反映其游历经历及个人感悟,如这首《和释戡元日韵》,就是他在异国他乡的一天所感而作。
  1. 诗词原文
  • 原文:窗下谈鸡老不晨,梦中无患亦无身。来游世外逃虚世,真作人间失路人。
    秦令肯容李斯客,新朝难逐子云贫。绕梁一曲凭谁和,应待歌声与暗尘。
  • 译文解析:这首诗以“元日”为题,反映了作者在异域他乡的一天生活情景。首两句“窗下谈鸡老不晨,梦中无患亦无身”,描写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仿佛在清晨时分的窗前,一只老鸡仍在打盹,而在梦醒之后,却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而又飘渺的世界。第三句“来游世外逃虚世,真作人间失路人”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寻求精神解脱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和孤独。接下来的四句“秦令肯容李斯客,新朝难逐子云贫”,则是在政治背景下的感慨,李斯客、子云均为古代著名的文人,他们的遭遇反映出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与失望。最后两句“绕梁一曲凭谁和,应待歌声与暗尘”则以音乐和歌声作为结尾,象征着艺术的永恒和美好,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1.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郑孝胥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现实中的喧嚣与理想中的静谧进行对比,展现了他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
  • 语言精炼:全诗用词简洁有力,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意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折射出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 情感真挚:尽管身处异国他乡,郑孝胥并未忘记自己的根和源,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的坚守。

《和释戡元日韵》不仅是郑孝胥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表达,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它让我们看到一位文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寻找精神的慰藉,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有兴趣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来说,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