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默园伤足

归心如箭车垂发,却曲偏嗟足偶伤。
韬叟频烦寄声至,旧京相见为诗忙。
奇情蟠郁容徐吐,好句吟哦亦自偿。
留取假期迟两月,城南花事趁春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黄默园伤足》是诗人郑孝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黄默园遭遇不幸的同情及对其情感世界的深入观察。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
  • 郑孝胥: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仕至湖南布政使等职。有《海藏楼诗》。他的创作涉及多种体裁,其作品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诗篇,也有细腻婉约的小令。
  1. 诗歌原文
  • 首句:“归心如箭车垂发,却曲偏嗟足偶伤。”这句话描绘了主人公急切的心情以及由于脚伤而产生的无奈。
  • 第二句:“韬叟频烦寄声至,旧京想见为诗忙。”反映了主人公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因伤不能及时回信的遗憾。
  • 第三句:“奇情蟠郁容徐吐,好句吟哦亦自偿。”表达了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的从容态度和对自己创作成果的满足感。
  • 尾句:“留取假期迟两月,城南花事趁春光。”意味着主人公希望能够多留一些时间来处理自己的事务,同时享受春天的美好。
  1. 主题思想
  • 友情与关怀:通过诗中的描述,可以感受到郑孝胥对于朋友的深厚情谊,特别是对于黄默园受伤后的情感支持和理解。
  • 自然与人的关系:诗中的“留取假期迟两月,城南花事趁春光”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即在逆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美。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此诗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 情感表达:郑孝胥通过对黄默园不幸遭遇的描写,表达了对友情和生命的珍视,情感真挚而深刻。
  1. 社会影响
  • 文人交往: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以及对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的关注。
  • 文化传承:作为郑孝胥的作品,它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为研究晚清文人的生活和创作提供了参考。

《和黄默园伤足》不仅是一首表现友情和个人遭遇的诗,还是郑孝胥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在困境中如何寻找希望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