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一夜步江岸

楼台月下皆飞动,江汉风前自激扬。
可惜无人共奇夜,清寒著袂倚茫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月十一夜步江岸》是清代诗人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写了楼台在月光下飞动的景象和江汉风前的自然激扬。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和分析:

  1. 创作背景:《四月十一夜步江岸》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确认的是,它是郑孝胥的代表作之一。郑孝胥生活在近代中国,他的文学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面貌,包括自然景观、政治动荡和个人情感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或者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2. 诗歌形式:《四月十一夜步江岸》属于七言绝句,每句七字,共四句。这种形式的诗歌便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景象,同时也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3. 诗歌内容解读:首句“楼台月下皆飞动”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楼台在江边飞动的景象,给人以动态美的感受。次句“江汉风前自激扬”,表达了长江之风吹过江汉时的壮阔和激昂。第三句“可惜无人共奇夜”,表达了诗人独自欣赏这美景时的孤独感。末句“清寒著袂倚茫茫”,则描绘了诗人在寒冷中依靠着衣襟,显得迷茫而无助的状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四月十一夜步江岸》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学价值的古诗。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更体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