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三日忆小乙

千载匆匆过眼前,无端生灭定谁坚。
幽明岁月应同逝,母子相依又六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正月三日忆小乙》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思。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意象选择,展示了诗人对生死、亲情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近现代诗人,以诗才闻名于世。
  1. 诗歌原文:《正月三日忆小乙》:千载匆匆过眼前,无端生灭定谁坚。幽明岁月应同逝,母子相依又六年。
  •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充满了深情与哲思:
    千载匆匆过眼前,无端生灭定谁坚。幽明岁月应同逝,母子相依又六年。
  • 其中“无端生灭”和“母子相依又六年”等词句,都饱含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亲情永恒的深刻感悟。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在形式上属于绝句,每句五言,共四句,简洁明了而又不失深沉。
  • 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描写和对亲情的抒发,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逝去亲人的哀悼。
  • “千载匆匆过眼前,无端生灭定谁坚”这两句,不仅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 “幽明岁月应同逝,母子相依又六年”这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死观念的超脱和对于亲情的执着,强调了无论生死如何变迁,亲情始终不变。
  1. 写作背景
  • 郑孝胥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是在戊午(1918年)吴夫人卒之后,诗人在戊辰年(1928年)写下了这首悼念亡妻的诗篇。
  • 此诗反映了诗人在个人悲痛中对生命、死亡以及亲情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和家族伦理的尊重和继承。
  1. 文学价值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内涵,被后人广泛传颂。
  • 作为郑孝胥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技巧,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正月三日忆小乙》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逝去亲人深切怀念之情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生命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