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大七

气刚在不欺,志远在寡欲。
器闳在重己,量大在爱物。
求名在务实,益智在勤学。
随波而逐流,极贵亦为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大七》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其内容强调了诗人对气节、志向、自我修养以及社会责任的看法。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郑孝胥,字太夷,号苏戡,是一位在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活跃的文学家和官员。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的思想情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2. 诗作原文
    气刚在不欺,志远在寡欲。器闳在重己,量大在爱物。
    求名在务实,益智在勤学。随波而逐流,极贵亦为辱。

  3. 主题思想:诗中的“气刚”指的是坚定的意志和正直的态度;“志远”则是指远大的抱负和淡泊的欲望;“器闳”表达了宏大的气度,强调个人应重视自身修养;“量大”意味着宽容和爱护万物。这些观点体现了郑孝胥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视。

  4.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创作于郑孝胥担任湖南布政使等官职期间,或者是其晚年回顾自己职业生涯时所作。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各种思想流派和价值观都在激烈碰撞中逐渐形成和发展,郑孝胥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望。

  5. 文学价值:《示大七》作为郑孝胥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行为准则的明确要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郑孝胥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示大七》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更是郑孝胥个人品格和时代精神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郑孝胥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