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榭听涛

武昌城东山簇簇,夏口无山藏万屋。
大江挟汉俱北行,照我窗前山影绿。
江云忽起失峰峦,推窗惟有波如山。
看江莫若看风雨,长日惊雷绕坐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鸥榭听涛》是近现代诗人郑孝胥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于辛丑,即1901年,地点位于武昌城东,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象和听涛的感受。以下是对《鸥榭听涛》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郑孝胥,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是光绪年间的举人。他曾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最终仕至湖南布政使等职。在政治舞台上有着显赫的地位,同时他亦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个人情感体验。

  2. 诗歌原文
    武昌城东山簇簇,
    夏口无山藏万屋。
    大江挟汉俱北行,
    照我窗前山影绿。
    江云忽起失峰峦,
    推窗惟有波如山。
    看江莫若看风雨,
    长日惊雷绕坐间。

  3. 诗歌鉴赏:郑孝胥的《鸥榭听涛》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诗中不仅描绘了武昌城的山水之美,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及其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通过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描述,郑孝胥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融为一体,使得这首短小的诗歌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深远的影响力。

郑孝胥的《鸥榭听涛》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篇,更是一幅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艺术画卷。它不仅体现了郑孝胥作为一位文人的深邃思考和丰富情感,也展现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复杂面貌和变迁趋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