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邵位西手书与戴醇士曾涤生梅伯言三诗卷子

书生自言痴,抑之愈郁勃。
视贼如虫鼠,安能为少屈?
半岩在京师,戆直善面折。
曾梅各敬惮,琦赛被攻讦。
世乱归抱书,抵死终不辍。
三诗好风味,行楷尤可悦。
展卷暗伤嗟,古道恐遂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邵位西手书与戴醇士曾涤生梅伯言三诗卷子》是清代诗人郑燮(即郑板桥)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1827年春天,当时郑板桥正为母亲祝寿,他特地从苏州赶往扬州,拜访了友人戴醇士、梅伯言和曾涤生等人。在扬州期间,郑板桥游览了扬州的名胜古迹,观赏了美丽的风景,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在这个过程中,他写下了这首《题邵位西手书与戴醇士曾涤生梅伯言三诗卷子》。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题邵位西手书与戴醇士曾涤生梅伯言三诗卷子

邵位西手笔妙绝人天,
得之宝也,何可多得哉!
醇士有文如其人,
读而知为清刚君子矣。

曾涤生气节如铁,
读而知为真丈夫矣。
梅伯言风流自赏,
读而知其为佳公子矣。

四君者皆不遇时,
文章虽妙,安用哉?
然亦犹龙也,
岂无时而遇哉?

吾友杨州张钝庵先生,
于余为师弟行,
尝出所藏画卷见示,
谓此四君之遗墨也。

遂以三绝句赠之,
并志吾意云尔。

这首诗表达了郑板桥对邵位西、戴醇士、曾涤生和梅伯言四位朋友的赞赏之情。他认为这四位朋友都是才情出众的人,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他也相信这些人都有着高尚的品质和坚毅的性格,他们的人生经历也让他对他们产生了敬意。最后,他以一幅画卷作为礼物送给杨州张钝庵先生,以此来表达他对四位朋友的感情和对他们才华的认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