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挟礼义,勃然在一发。
百世犹兴起,壮哉此贤匹。
君臣与夫妇,同尽意何决。
似含厌世旨,弃浊自成洁。
知君百战馀,视死远胜活。
功名出至哀,垂老郁劲烈。
苟非断脰举,殊负一腔血。
平生信诗书,助汝舍生热。
中原今何世,谁复识名节?
纲常既沦丧,廉耻遂澌灭。
闻风独酸鼻,感动为悽绝。
低回诵遗篇,梦魂逐豪杰。
吊日本大将乃木希典诗
介绍
《吊日本大将乃木希典诗》并非郑孝胥创作,而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三立的作品。这首诗是陈三立于1904年为纪念甲午战争中牺牲的日本将领乃木希典而作。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作者简介: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湖南善化人,晚清著名诗人、文学家。光绪八年(1882)中举,历任多个地方官职,晚年归隐,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深受后世推崇。
诗歌概述:陈三立在诗中表达了对乃木希典英勇牺牲的深深敬意,以及对其忠君爱国精神的赞美。诗中写道:“百世犹兴起,壮哉此贤匹”,意指乃木将军的事迹将永远激励后人。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
历史背景: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次重要冲突,期间日本侵占了中国的领土如旅顺。战后,乃木希典作为战犯被审判,并在日本本土执行死刑。陈三立作为当时的文人,深感国家危难之际仍有忠勇之士为国家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创作了这首哀悼之诗。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陈三立深邃的历史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才华。它的创作年代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但其中的情感和思想依然能够触动现代人的心弦。
历史影响:尽管陈三立的诗作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的注意,但它对于后世的文学研究和抗日战争历史的回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理解甲午战争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视角和资料。
文学地位:在中国文化史上,陈三立虽然不如同时代其他文人如鲁迅、郭沫若等知名,但他的文学作品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他的诗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吊日本大将乃木希典诗》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三立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到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文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感慨和思考。陈三立的文学成就和文化贡献,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