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明登莱巡抚陶郎先遗集

陶抚狱甚冤,《明史》失其传。申耆与衎石,补作殊有见。
同罪若襄悯,同类若忠宪。师友皆大贤,才质尤相近。
东林党人碑,名字岂妄窜。党籍诚至荣,汗青何足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明登莱巡抚陶郎先遗集》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郑孝胥创作的诗歌,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陶郎先的深切怀念。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仕至湖南布政使等。其作品包括《海藏楼诗》,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 诗歌原文: 陶抚狱甚冤,明史失其传。 申耆与衎石,补作殊有见。同罪若襄悯,同类若忠宪。师友皆大贤,才质尤相近。东林党人碑,名字岂妄窜。党籍诚至荣,汗青何足恨。

  3. 诗歌解读:郑孝胥在诗中通过“陶抚狱甚冤”、“明史失其传”等词句表达了对陶朗先被冤屈的遗憾和对史料记载的不满。同时,通过对师友关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文人墨客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诗中的“东林党人碑”则可能隐喻了晚清政治斗争中的党派之争。

  4. 诗歌艺术特色: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通过对比和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历史背景:诗中所提到的“陶郎先”即陶朗先(1579年—1625年),字元晖,浙江秀水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黄士俊榜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他曾担任南京都水司主事、登州知府、登莱巡抚等职,官至按察副使。

《题明登莱巡抚陶郎先遗集》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历史的画卷,通过对陶朗先生平及其时代背景的描述,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