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又作

暗林渐分雾犹弥,千花万蕊皆低迷。
楼东花气与云接,朱酣白醉迎朝曦。
何人与花斗早起,精爽清明似难比。
却愁断送几斜阳,付与醉生兼梦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花下又作”是诗人郑孝胥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花下饮酒作诗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仕至湖南布政使等职。郑孝胥有《海藏楼诗》传世。
  1. 诗歌原文
    暗林渐分雾犹瀰,千花万蕊皆低迷。
    楼东花气与云接,朱酣白醉迎朝曦。
    何人与花斗早起,精爽清明似难比。
    却愁断送几斜阳,付与醉生兼梦死。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郑孝胥以淡雅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晨花下的美景,雾霭中的树林若隐若现,千花万蕊都显得萎靡不振。在楼东,花香与云相接,人们带着红晕和酒意迎接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 情感表达:郑孝胥通过诗句表达了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他羡慕那些能与花竞争早起的人,因为这样的精神清明让他感到难以比拟。然而,他也担忧这短暂的美好时光会因日落而结束。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郑孝胥善于使用意象来营造氛围,如“雾弥漫”、“千花万蕊皆低迷”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还深刻体现了郑孝胥的情感世界。
  • 语言风格:郑孝胥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他的诗句如同一幅水墨画,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画面的轮廓,让人回味无穷。

《花下又作》不仅是郑孝胥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征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历史意义来看,郑孝胥的这首诗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