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伯立之立庵同出观荷

伏中伏处动累日,乘兴追凉忽同出。
荷塘联袂一延伫,红衣离披杂莲实。
夕阳略波弄金彩,西眺南开极蒙密。
水乡渺渺入无际,安得扁舟逐明瑟。
旋过湖墅荫高柳,脱帽恣谈苦难毕。
餦餭乳酪甚嘉惠,渴吻得之加纵轶。
论诗奋欲扫尘语,去就案头先涤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侗伯立之立庵同出观荷”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郑孝胥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历史背景、文化意义、艺术表现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展现了其深远的影响和独到之处。

郑孝胥是晚清时期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忧国忧民之情。郑孝胥通过诗歌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时代变迁中个人命运的感慨,这种情感贯穿了整个《侗伯立之立庵同出观荷》的创作过程。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人伏处多日,终于趁着乘兴之际与友人一同出来观赏荷花,诗中描绘了夕阳下荷花与莲实相映成趣的美景,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侗伯立之立庵同出观荷》在艺术手法上也颇为独特。首句“伏中伏处动累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式,赋予了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同时,诗人通过对荷花红衣与莲实的细致描绘,使得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审美情趣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侗伯立之立庵同出观荷》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流传至今,更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而受到后人的重视和研究。通过深入解析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