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谁能留,月色独不改。
堂前一遇之,何异亲斯在。
此情恐亦亡,风木不相待。
知君经天泪,夜夜沈碧海。
沈重烟思亲望月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沈重烟思亲望月图”是近现代诗人郑孝胥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是郑孝胥艺术成就的一个体现,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和近现代诗歌交流融合的一个缩影。
《沈重烟思亲望月图》是郑孝胥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期间创作的。当时郑孝胥身处异国他乡,面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诗中,通过月亮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愁和对家人的眷恋之情。
郑孝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的转折点。郑孝胥曾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并在湖南布政使等职上有所作为。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未带来预期的成果,反而因参与戊戌变法而被贬流放至日本。这段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也让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正是这种经历促使他将个人的情感投射到诗中,创作出了《沈重烟思亲望月图》这样的作品。
郑孝胥的诗作风格独特,善于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深刻的情感。在《沈重烟思亲望月图》中,郑孝胥通过月亮这一传统意象,传达了自己对逝去亲人的追念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诗中的“逝者谁能留,月色独不改”反映了诗人对死亡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感。同时,诗中的“此情恐亦亡,风木不相待”又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而“知君经天泪,夜夜沈碧海”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或亲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沈重烟思亲望月图》不仅展现了郑孝胥深厚的艺术功底,也反映了他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以及近现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