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辕小队拥旌旗,嘉命恭承远视师。
马齿六旬吾老矣,羊肠九折命驱之。
层峦细入龙眠画,秀岭雄于太白诗。
匹练悬流三百里,匡庐瀑布未云奇。
阅兵松潘道中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阅兵松潘道中作》是清朝诗人刘秉璋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
从文学风格上讲,此诗属于清代诗歌。作为清代的代表诗人之一,刘秉璋以他特有的豪迈气概和深邃的情感,在这首诗中展示了其卓越的艺术才华。通过使用生动的比喻、细腻的描写和富有节奏的语言,诗人不仅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进一步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在于表达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厚谊。首句“铃辕小队拥旌旗”即描绘了军队出征时雄壮的场面,象征着国家的强大与繁荣。接下来的“马齿六旬吾老矣”,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的珍惜。而“羊肠九折命驱之”,则形象地表达了行军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险阻,以及军人对于使命的忠诚和坚韧。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无疑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它不仅在形式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还在内容上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大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困难时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阅兵松潘道中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古人对于美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