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幕怯春寒。金鸭烟沉晓月残。一色花痕清似雪,漫漫。着意相怜起早看。
拍遍玉阑干。似絮愁肠画出难。多谢传神双管笔,珊珊。顾影何须换骨丹。
双调南乡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为双调,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以下是关于《南乡子》的具体介绍:
- 词牌背景:
- 《南乡子》源自唐教坊曲,原为单调,后由冯延巳增为双调。
- 《南乡子》的格律在宋代被进一步发展,成为固定的格式,即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 音韵结构:
- 此调唱时,要求音节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 上下片均使用四平韵,确保了诗歌的韵律之美。
- 代表作赏析:
- 冯延巳的《南乡子·细雨湿流光》描绘了一个细腻而哀愁的画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表达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 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则通过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效法古人,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愿望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 历史意义:
- 《南乡子》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手法,也反映了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的思考与探索,是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南乡子》以其独特的双调结构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还可以深入体会他们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