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君祠外啼鹧鸪,三君祠前路盘纡。
妇孺瞻仰官长拜,千秋俎豆虞韩苏。
昔日天涯叹沦落,天遣先生为木铎。
不教廊庙展经纶,却向蛮荒兴礼乐。
党祸无人鉴覆车,石工姓字不忍书。
汉庭指佞无屈轶,岭海尊贤有鳄鱼。
致君尧舜古难必,蛾眉谣诼偏多嫉。
百年荣瘁总成尘,一片浮云能蔽日。
当时行迹没苔钱,此日崇祠锁暮烟。
应羡山堂阮太傅,圣朝际遇胜前贤。
谒三君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三君祠”是清代诗人刘文嘉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先贤的敬仰之情,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
刘文嘉通过描绘三君祠的景象和历史,表达了对那些在政治风波中依然坚守信念、致力于教育和礼乐文化的人们的深深敬意。三君祠外啼鹧鸪、三君祠前路盘纡等描写,不仅勾勒出了一幅古祠的宁静景象,还隐含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间的流逝。这些诗句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中英雄人物的深刻反思和个人感慨。
通过对昔日天涯叹沦落的描述,诗人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知识分子流离失所的困境。诗中的“天遣先生为木铎”,意味着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仍有人选择以教化为志,成为时代的导师和引领者。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尤为可贵,它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对抗时局的一种努力。
这首诗也体现了刘文嘉对党祸和石工姓字不忍书的深刻理解。诗中的“党祸无人鉴覆车,石工姓字不忍书”表明了诗人对权力斗争带来的灾难和破坏的深切痛惜,以及对历史中人物的同情与关注。这反映了诗人在个人情感之外,对更广泛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从艺术角度看,刘文嘉的这首诗在语言运用上简洁而富有力度。他巧妙地利用了对比(如妇孺瞻仰官长拜与千秋俎豆虞韩苏)以及丰富的意象(如啼鹧鸪、路盘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这种技巧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时代的气息。
“谒三君祠”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动荡时代的历史画卷和社会风貌。刘文嘉以其深邃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哲思和情感的世界。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不仅值得细细品味,更应该引起人们对于历史、文化和人性深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