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穆降庄

北郭通村径,闲情恣小游。
市声喧海角,雨意暗溪头。
将卒安无事,乡愚抱隐忧。
烧痕馀草舍,防盗未曾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穆降庄》是清代诗人郑兼才的一首著名作品,以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介绍
  • 郑兼才,字文化,号六亭,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生平事迹显示了他在文学和政治上的成就与贡献,尤其在台湾的教育事业中有显著表现。
  1. 诗歌原文
  • 北郭通村径:描述了诗人沿着村庄的小道漫步的场景。
  • 閒情恣小游:表达了诗人在闲暇时随意游览的愉悦心情。
  • 市声喧海角:描绘了市场热闹的声音传到了海角,反映出城市的繁华。
  • 雨意暗溪头:用雨意暗示着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沉思和对自然的敬畏。
  • 将卒安无事:虽然战争平息,但乡间的士兵依然平静,没有战事带来的紧张气氛。
  • 乡愚抱隐忧:表达了农村居民因战乱而忧虑的心情,他们虽未参与战争,但生活仍受到动荡的影响。
  • 烧痕馀草舍:暗示战后的荒凉,房屋被烧毁的痕迹还留在草屋之中。
  • 防盗未曾修:反映了战后治安状况不佳,缺乏有效的防御措施。
  1. 创作背景
  •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台湾,一个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战乱的地方。郑兼才通过《大穆降庄》反映了当时台湾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况,表达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1. 赏析
  •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郑兼才深厚的文学功底,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他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看法,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
  1. 艺术特色
  • 五言律诗的形式: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这种形式在古代诗歌中常见,便于表达严密和节奏感强的内容。
  • 押韵的特点:诗歌押尤韵,使得音律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朗读时的韵律美。通过押韵的技巧,诗人加强了语言的音乐性,使诗歌更加悦耳动听。
  • 深刻的主题:诗中不仅描写了战后的荒凉景象,还深刻地探讨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1. 历史影响
  • 《大穆降庄》自问世以来,就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受到广泛的赞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