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随外子南游留别红雨楼

缃桃压槛绿阴稠,妆镜安排是此楼。
琴簟将移花似泣,珠栊欲卸鸟知愁。
凿楹万卷留纱护,黏壁千篇启箧收。
默祝慈姑春不老,年年海屋数添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随外子南游留别红雨楼》是一首由清朝诗人刘韵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爱人离别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缃桃压槛绿阴稠,妆镜安排是此楼。
  • 琴簟将移花似泣,珠栊欲卸鸟知愁。
  • 凿楹万卷留纱护,黏壁千篇启箧收。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诗歌表达了离别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依依不舍的心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 艺术手法:诗人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让自然景物仿佛有了生命,如“花似泣”、“鸟知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意象选择:诗中的“缃桃”、“绿阴”等意象,既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又衬托出离别时的哀愁情绪。
  1. 诗歌结构
  • :“缃桃压槛绿阴稠”,开篇即点出了离别的背景,用“缃桃”和“绿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 :“妆镜安排是此楼。”这里的“妆镜”可能寓意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别离。
  • :“琴簟将移花似泣,珠栊欲卸鸟知愁。”通过描写音乐、家具以及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波动。
  • :“凿楹万卷留纱护,黏壁千篇启箧收。”这里的“凿楹”和“黏壁”都是对书籍的保护,而“留纱护”和“启箧收”则表现了对知识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1. 文化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随外子南游有关,通过在红雨楼的留别,展示了作者对这次旅行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将随外子南游留别红雨楼》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文化的传承。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