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晚渡

青山无数夕阳多,溪上行人发棹歌。
翻忆旧游江畔路,几回清梦落鸥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溪山晚渡》是清代诗人郑用鉴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了清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这首文学作品:

  1. 创作背景:郑用鉴(1789~1867),字明卿,号藻亭,又号人光,清淡水厅竹堑人。为郑崇科长子,「开台进士」郑用锡的从弟。少时家贫,以舌耕为业,二十二岁取进彰化县学生员。道光五年(1825),中乙酉科拔贡,成为北台首位拔元,以教职选用,任明志书院讲席。咸丰六年(1856),捐输津米得叙内阁中书衔,因念双亲衰老、二弟早亡而不赴任,故有孝名于世。同治元年(1862),诏举孝廉方正。卒后,与崇和、用锡同列祀乡贤祠中。

  2. 作品鉴赏:《溪山晚渡》诗中的意境深远,通过描写夕阳下的青山和溪上的行人,抒发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其中“青山无数夕阳多”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夕阳下青山的宁静与壮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诗中的“几回清梦落鸥波”则表达了作者在梦中多次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感叹时光荏苒,人事已非。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3. 艺术特色:《溪山晚渡》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上。诗中的“青山无数夕阳多”和“翻忆旧游江畔路”等句子,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通过这些景色引发了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层思考。这种通过具体形象引发抽象思考的艺术手法,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义。

  4. 文化影响:《溪山晚渡》作为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清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也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的作品鉴赏价值和艺术特色,使这首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溪山晚渡》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人广泛的赞誉和深入研究。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阅读和研究《溪山晚渡》,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享受和精神洗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