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孙丧妇作

才得司中馈,翻教泪暗潸。
南园真蝶幻,东海有鱼鳏。
别汝时何速?
怜他命太悭!
独看天上月,破镜不重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景孙丧妇作》是郑用锡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郑用锡,字在中,号祉亭,是一位生活在清代的诗人。他少时遵父训,以力行为本,后来举进士,家居读书为乐。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其生活经历的影响,常常流露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1. 诗作原文
  • 《景孙丧妇作·才得司中馈》:这首诗的首句“才得司中馈”,表达了妻子刚刚承担起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即司中馈,也就是掌管家务和烹饪饮食的职责。然而,这种新的角色往往伴随着新的挑战和责任,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妻子辛劳的赞美和对家庭责任感的肯定。
  • 其他诗句:接下来的两句“翻教泪暗潸。南园真蝶幻,东海有鱼鳏”则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这两句诗中的“真蝶幻”和“鱼鳏”都是用来比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悲剧和无常。其中“南园真蝶幻”可能是指自然界中蝴蝶的生命周期短暂,而“东海有鱼鳏”则可能是说大海深处的鱼儿终将面临孤独的命运。
  1. 诗歌主题
  • 悼亡与哀思:整首诗渗透着浓厚的悼念之情,通过描写妻子的辛勤和家庭的和谐,反映出诗人对于逝去亲人的深切缅怀。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 哲理思考:除了情感表达外,诗中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例如,“别汝时何速?怜他命太悭!”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快速流逝的感叹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无奈感慨。这些哲理性的内容使诗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哀伤,而是上升到了对生活本质的探索和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郑用锡的诗歌擅长于构建深远的意境,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哀伤又超然的艺术境界,让读者在感伤之余,还能体会到其中的深远意蕴。
  • 用词考究:郑用锡在用词上十分讲究,无论是描写家庭生活还是自然景观,都力求精准和贴切。例如,“南园真蝶幻”中的“真蝶幻”形容蝴蝶的生命短暂,而“东海有鱼鳏”则利用“鳏”字形容鱼的孤独状态,都体现了他对文字选择的深思熟虑。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景孙丧妇作》不仅是郑用锡个人的代表作,也是清代诗歌宝库中的珍品。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哲理思考,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源。
  • 文化传承:郑用锡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思考,这些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遗产,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阅读建议
  • 深入解读:对于喜爱古典诗歌的读者来说,深入了解郑用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是理解其诗歌内涵的重要一环。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把握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
  • 多角度欣赏:除了传统的抒情手法和哲学思考外,也可以从现代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首诗。例如,可以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或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与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研究。

《景孙丧妇作》不仅仅是一首表达悲伤情绪的诗歌,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邃的艺术魅力。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可以更好地领会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