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炉

纸爇银铛巧制高,纯青火里煮松涛。
趋炎到底成灰易,多事抽薪止沸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纸炉》是清代诗人郑用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瑰宝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郑用锡(1788年—1858年),原籍福建漳浦,后迁居台湾金门。他出生于明末清初,是清朝初期的重要人物,曾考取进士,并担任过礼部铸印局员外郎等职,为地方发展做出了贡献。
  2. 诗歌原文:《一纸炉》(其一)纸爇银铛巧制高,纯青火里煮松涛。趋炎到底成灰易,多事抽薪止沸劳。
  3. 诗歌解析:在这首诗中,郑用锡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一种哲理性的情感。诗中提到的“纸爇银铛”,意味着使用一张薄薄的纸作为燃料,点燃了银色的铁锅,形象地描绘了火势的旺盛。而“纯青火里煮松涛”,则进一步描绘了火势与自然景象的结合,松涛在火中被煮得声音悠扬,形象生动。“趋炎到底成灰易”表达了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无论追求多么显赫的地位或利益,最终都难以持久,终将消逝。“多事抽薪止沸劳”,暗示了过度干预或控制可能导致问题的复杂化,就像抽去柴火来停止沸腾的水一样,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郑用锡的《一纸炉》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更在思想和哲学上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深刻感悟,传达了对世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