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从妹佩荃

幼作出巢雏,中途凤又孤。
早知生薄命,决计死从夫。
堂上孀姑在,衰年两泪枯。
旌门他日事,泉下也知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从妹佩荃》是清代诗人刘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简洁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从妹佩荃深切的怀念和对其命运的感伤。下面将从作品的背景、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刘荫(1756-1824),字子高,号秋江散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其中尤以《哭从妹佩荃》为代表作品之一。

  2. 作品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位从妹佩荃的情感深厚,以及对她不幸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3. 内容分析:诗中“幼作出巢雏,中途凤又孤”表达了从妹佩荃早年即遭遇不幸,如同小鸟出巢后便遭遇困境,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早知生薄命,决计死从夫”则反映了诗人对从妹佩荃命运的认识,以及对她的坚定支持和保护意愿。“堂上孀姑在,衰年两泪枯”描绘了诗人自己作为长辈的孤独和悲伤,同时反映了家庭悲剧给个人带来的深远影响。

  4. 艺术特点

  • 语言精炼:《哭从妹佩荃》的语言简练,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凝炼和有力。
  • 意象鲜明:诗中的“凤”、“巢”、“薄命”、“泉下”等意象,都极具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妹妹命运的描写,展现了深厚的亲情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1. 历史影响:这首诗不仅是刘荫个人创作的佳作,也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家族情感以及女性命运的重要文献。它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认同与坚持。

《哭从妹佩荃》作为刘荫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深刻的内容、精湛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位置。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