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楼间望

枯藤短发此经过,目极高楼唤奈何。远岭日斜孤塔迥,遥天瘴起百蛮多。
木棉花贱村姑乐,芦管声寒牧竖歌。太息南中章句容,吟坛无处问《横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客楼间望》是一首清代刘士俊的诗歌,通过描绘诗人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诗:

  1. 作者简介:刘士俊(1645-1709),字子振,号野云,清代诗人,著有《野云诗集》。他生活在清朝初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2. 诗歌原文:枯藤短发此经过,目极高楼唤奈何。远岭日斜孤塔迥,遥天瘴起百蛮多。木棉花贱村姑乐,芦管声寒牧竖歌。太息南中章句容,吟坛无处问《横戈》。
  3. 诗歌解析:这首诗以“客”为中心,通过“望”的视角,展示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画面感的自然景观。首联“枯藤短发此经过,目极高楼唤奈何”描绘了诗人经过荒凉之地,感叹高处不胜寒的情景;颔联“远岭日斜孤塔迥,遥天瘴起百蛮多”展现了壮阔的自然风光和南方边陲的地理环境;颈联“木棉花贱村姑乐,芦管声寒牧竖歌”则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自然和谐的氛围;尾联“太息南中章句容,吟坛无处问《横戈》”表达了诗人对南方战乱和朝廷腐败的深切忧虑。
  4. 诗歌鉴赏:《客楼间望》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它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使得其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客楼间望》作为清代刘士俊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清代诗歌的发展脉络,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情怀。

相关推荐